目前利用遥感数据以及地理信息系统来分析景观格局的变化已经成为一种成熟的分析手段.很多学者在这一方面对格宾网河岸防护带景观制图分析的限制条件以及特殊要求进行了研究。
将历史趋势、TM影像数据、航片、DEM高程数据、数字土地地籍数据、河流等级数据以及格宾网河岸防护带坡度数据等结合起来进行格宾网河岸防护带地理数据的描述以及制图分析工作。
通过对比航片以及TM影像数据的分析结果,发现对航片利用动态分割的方法可以获取比TM卫星影像数据更为精细的河岸植被带分类图。
用卫星影像数据描述格宾网河岸防护带变化时,发现穗帽变换比标准差异植被指数可以提高岸边植被绿度指数的有效性.从而可以更好地反映岸边植被生长状况。
以上研究表明,由于格宾网河岸防护带景观所表现出的拉伸效应以及岸边植被类型多样性的特征,需要结合遥感数据和航空图片各自的特点.利用不同的图像改进以及解释技术来突出图像的某些特征从而满足格宾网河岸防护带研究的需要。
石笼网厂辗压夯实法进行雷诺护垫施工控制#佳含水量,对土基分层压实,提高强度和降低压缩性,是路基施工的基本要求。
如果使用压实功能较大的压实方法,还能处理杂填土和地表的松散土。
对于非粘性土及松散杂填土而言,振动压实法效果良好。
振动压实效果,因土质和振动时间而不同,一般是振动时间越长,效果越好,但时间过长就会无效。
对于主要由矿碴、碎砖、瓦块为主的建筑垃圾,时间约1min即可;含细炉碴等细颗粒填土,振动时间3~5min,有效深度为1.2~1.5m。
重锤夯实法加固地基,可提高地基表层土的强度。
对湿陷性黄土,可降低地表的湿陷性,对杂填土,可减少表层土的强度不均一性。
重锤夯实法适用于地下水位0.8m以下稍湿的一般粘性土、砂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等。
重锤夯实法,一般以钢筋混凝土制成截头圆锥体(底部垫钢板),重量宜1.5t或稍重,锤底直径为1~1.5m,起重设备的能力为8~15t,落距高一般为2.5~4.5m。
重锤的夯击遍数,一般以#后两次的平均夯沉量不超过规定值来控制,即一般粘性土和湿陷性黄土为1~2cm,砂土为0.5~1.0cm。
实践结果表明,一般是8~12遍,作用深度约为锤底直径的一倍左右。
在重锤夯实法的基础上,经过研究和实践,六十年代末期出现所谓强夯法,亦称动力固结法,它是以8~12t(甚至20t)的重锤,8~20m落距(#高达40m),对土基进行强力夯击,利用冲击波和动应力,达到土基加固的目的。
此项新技术出现,迅速在国际上得到广泛运用,效果十分显著,我国亦正在研究和运用。
实践证明,雷诺护垫施工强夯过程中,土体中因含可压缩的微气泡而产生几十厘米的沉降,土体产生液化,使土的结构破坏,强度下降至#小值,随后在夯击点周围出现径向裂隙,成为加速孔隙水压力消散的主要通道,继而因粘性土的触变性,使土基的强度得到恢复和增强。
这一过程无法用传统的固结理论解答,因而就有饱和土是可压缩的重要机理。